第三百九十六章 朝议之乱

郁榕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67书吧 www.67shu.net,最快更新狩宋最新章节!

    魏仁浦地位虽然不如冀王柴宗谊,但是却是燕京辅相,和左右丞相一个级别。

    所以魏仁浦包括柴宗谊的随从就都被安排到了乾州的迎宾馆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个比较集中分布的院落,掩映在绿树丛中。最古怪的是,那些上百年的大树明显是移栽过来的,新生的枝干已经十分粗壮,但是当初移栽砍伐的枝干还是能够看得出来。这么大的书,渤海人居然还种活了。

    这是冬季,高大的落叶树种高高在上,树下有一些长青树种,女贞冬青,各种松柏类的树木星罗棋布。地面上是一些灌木和草坪。这里有园丁在打理,所以树种虽然多,却错落有致。

    迎宾馆的隔了一条当做道路的草场,对面就是一个学校。从幼儿园到中学都有。

    魏仁浦清晨起来的时候,柴宗谊已经到不远处的政府大楼去了。

    看到大楼方向,有不少士兵在警戒和巡逻。靠近那边的草场用涂上颜色的活动栅栏封起来了。魏仁浦感觉渤海内部形势,有可能比想象的要严峻。

    使馆区里住的,不止有魏仁浦这一批来使。

    在使馆区旁边的一个酒馆里,魏仁浦看到了穿着南唐服饰的使者,见到魏仁浦很恭敬地自我介绍,原来是南唐太府卿**。而在他旁边穿着常服的人就是皮粲,他是流落海外的南汉使者。

    和他们对面坐着的,神情带着继位恐惧和卑微的是一个西番人,叫做浦西密,是一个大食国的使者。之后站起来的一堆人,都是隶属于南汉的南洋各小国的使臣,他们隐然以皮粲为主。

    魏仁浦摇头,他想起了古帝舜。太史公记载尧帝驾崩,立舜为帝,但是舜让尧子丹朱。结果诸侯不朝见丹朱而朝见舜。渤海不接见中国诸侯使者,却接见海外诸国使者,外事司就是专门管这个事情的。

    不过渤海还是把握了一定的尺度,就算是**也是对魏仁浦按照上国官员的礼法来参见的。

    但即便是这样,魏仁浦还是十分尴尬。所以他只是要了楼上一间雅座,把**和皮粲请了过去。

    皮粲到渤海时间长了,熟悉情况,所以主动说明了来意。

    “我是从旅顺坐船赶过来的,渤海这几天对商司和政务院的一些部门进行了清洗,被抓与降职的人越来越多。几乎都是设计商贸的。南汉的商贸可以说至关重要,不得不来打听一些消息。”

    **也附和了这个理由。但是魏仁浦知道,南唐现在面临战争,肯定不仅只是为了商贸而来。

    “我听说是一起**案,怎么又涉及商贸事宜?”魏仁浦让侍者给两个人上了一杯茶。

    皮粲笑道:“这是国策之争,是官营还是私营,这是大汉时盐铁会议的翻版。”

    **摇头道:“想不到渤海把《盐铁论》也传授给了学生。”

    皮粲道:“不仅是传授,而且凝阳书院现在已经吵成了一团。”

    他转头问魏仁浦:“不知道魏学士知不知道渤海王对商贸是什么意见?”

    魏仁浦愣了一下:“我想还是渤海一贯的内外有别。”

    **和皮粲相互看了一眼。渤海对商贸的态度内外有别这是这几年政策,这有什么好说的。但是现在从渤海王主管的凝阳书院出现了一些变数,一定会对未来又一些影响。魏仁浦不说,那就是不想说了。

    “散会了,散会了。”楼下的人声嘈杂。

    随从就把窗户打开,三个人远远地能够看见有一些人从封锁区走出来。

    **看了一眼就摇头:“恐怕情况不妙,没谈拢。”

    朝议,在南唐几乎每天都有,只要是这种议事,从来就是议而不决。要是真的做决定,不会有这么多人参会,顶多就是几个主官,而且是由唐王做主。

    **看得多了,这种分成两拨人,带着互不妥协的气势走出来的情况,基本上就是朝议不成的表现。

    “没想到渤海也出现了朝议之乱。我曾经到了汴京,汴京文武虽然争执不休,但是每逢大事,却都能很快决断。很多事,哪怕决策错了,也比不决策要好。”

    **长叹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南唐,最大的问题其实和渤海类似,君王表现的很开明,能够挺起大臣的意见,特别是元宗李璟,几乎每天都在和大臣高谈阔论,但是实际上是什么?就是空谈而无法决策。

    到了李煜的时候,主弱臣强,就算是这些年,李煜逐渐扳回了局势,给大唐留了一口喘息的时间。但是大势已去,不过是拖延时日而已。

    **虽然是在感叹渤海,实际上却是为南唐而悲伤。

    魏仁浦看到单独一群人与出来的官员分开,向使馆区走过来,也不答话,向两个人拱手告辞。

    皮粲在魏仁浦走后才笑道:“田老弟,依我看,大周比南唐也好不了多少。唐王李煜虽然年轻,但是现在也年过二十五,亲政也已经有五六年了。虽然比不得渤海王,但是也不算太差。大周的皇帝本来应该是那位。”

    皮粲指了指穿着明黄色官袍,走在一群侍者前面的柴宗谊,此时,魏仁浦已经快步迎上去了。

    “可惜,这位宁可到燕京当以及王爷,也不愿意登基为帝。魏仁浦是个能臣,到了燕京做辅相。大**际上分成了汴京和燕京两个朝廷。汴京,大周天子只有八岁,太后垂帘听政,不过妇人之见,能力也有限。朝中主政者,范质**和赵匡胤、慕容延钊。”

    皮粲摇头:“最近我可听说了,传说大周无天子,柴宗训不当位,需要像太祖和世宗那样的强势帝王才能使国泰民安。”

    **回到座位上,抬手请皮粲喝茶:“代大周者,赵匡胤也。前吏部侍郎孙睿永是一个异人,很早就说赵匡胤有天子之象。孙侍郎为渤海王所获,主商司,为渤海王而谋,现在商贸的争议可能就是渤海王听从了孙侍郎的意见。”

    皮粲点头,拿出了一本书递给**:“这就是孙侍郎的《贸易与货币》,可谓高瞻远瞩,虽重实务,但实为强国之策也。”

    **接过书翻开,就看见了册页上,孙睿永宛如真人的画像。

    他摇头道:“就是这个孙侍郎,临死也不认为渤海王当为天子,当为天子的是赵匡胤。”

    皮粲心惊:“这话是从什么地方传出来的?”

    **看了一眼皮粲:“江南这个传言流传甚广,似乎渤海王也没有阻止这个传言。”

    皮粲沉默了很久才缓缓摇头:“渤海王行正道,他不会阻止这个传言。《贸易与货币》这样的书,本应该保密。可是渤海王却把这本书放在学校当课本,并要求学生对其中的原理进行验证。这才是堂堂正正的大国之象。”

    **把书翻看了几页,才皱了眉头:“这里面的内容孙侍郎似乎有所保留。”

    皮粲拱手:“愿闻其详。”

    **也从怀里取出了一本书:“这本书,叫做《银商遗册》,是江南银行根据孙侍郎在江南是的遗稿整理而成,负责整理的,正是渤海王前王妃,蓬莱仙子之兄王贞范。王氏更加整理了蓬莱仙子所作曲谱,书名《蓬莱遗谱》。这两本书在江南,被奉为经典。”

    皮粲拿起《银商遗册》,翻开阅读了几页,脸色大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