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2章 同生死夫妾全福寿

阿丝达黛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67书吧 www.67shu.net,最快更新穿越红楼做小妾最新章节!

    几年后顾姨娘按照乐春选婿的模式,又费心费力地给六姐儿选了一回婿。这个孩子虽不是她亲生的,但从小就惹人怜爱,顾姨娘疼她可不比对乐春少呢。对着害羞的女儿,顾姨娘豪迈地挥手,小六啊,相亲这事咱这边占主动地位,你喜欢哪型的夫婿尽管挑,别委屈了自己!

    贾老爷一回生,二回熟,为了女儿的终身幸福,乖乖又争来一届会试主考官当。他认命地继续拉着摸不着头脑的新门生们问长问短,充当八卦大叔的工作已经十分熟练。老爷心酸地想,还好就剩六姐儿一个闺女要挑女婿了,他也就不用再受三茬罪了,要是萌萌再多给他生几个几个待嫁的女儿……唉,就算他在皇上面前很有脸,可回回都和同僚去抢主考官这个热门岗位,也显得他太没风度了!

    还好一切顺利,六姐儿和乐春的审美差不多,同样也挑了个颜值高的凤凰男进士。顾姨娘高兴地吩咐老爷,女婿出身低点没关系,只要闺女喜欢就行!反正咱贴补的起,老爷,在这个需要表现父爱的关键时刻,快把你的私房钱贡献出来给六姐儿备嫁妆!

    六姐儿出嫁以后,贾府的日子继续红火地过着,即使是随时在天上视察自己努力成果的宁公,也没有什么特别不满意的地方了。虽然他那一支的宁国府比不上荣国府这边的兴盛,但自贾珍这个祸害被雷劈死了以后,贾蓉不再受不靠谱爹的坏影响,又有了支撑家业的压力,本来沾染上的几分纨绔气改正了不少,靠了剩余的祖荫和贾老爷的照顾,承爵后谋了个闲散官职,也开始做些仕途经济的正事,称得上是能守成的子孙。秦可卿受了贾珍之死的惊吓刺激,又对贾蓉怀了愧疚,那些风流心思就都收了,对贾蓉却是更为关心起来,两口儿且是过的好,已是先后生下两子。那两个孩子既是女仙转世所生,气运当然非同小可,早晚是能复兴宁国府的人物,宁公对子孙的期待看来是不会落空了。

    贾老爷混得太好,那位不靠谱的贾赦大老爷现在不得不接受弟弟的管束,他年纪大了,精力日衰,荒唐行为总算收敛了好些,只成天躲在家里,被几个宠爱丫头伺候着,安稳吃碗富贵闲饭。贾琏虽然不曾正经出仕,但也捐了个挂名闲职,只在父亲身边与凤姐一道管家,也养下一个哥儿来。只凤姐有了儿子,底气更足,雌威大振,将贾琏管得服服帖帖,再不敢做那些偷情的尴尬事了。

    宝玉一直在翰林院中,随着年资增长慢慢升迁,他官场争竞的心思本就不强,升迁的速度并不快。但他更乐得有更多功夫教养儿女,享受与黛玉的琴瑟唱和之乐。房中又有了袭人,金钏,紫鹃几人,宝玉心满意足,未曾将少年时的风流之名继续下去。就这样守着一起长大的几房妻妾和儿女们,过起安静的日子。

    顾姨娘的儿女都长大成人,成家立室,几年间,孙儿孙女辈就添了十数人。顾家接连得了几位贵婿,又出了阿三这位举人老爷,赫然已是本地有名大家子。顾爹顾娘也早就称起老太爷老太太来。

    贾老爷由尚书做到了宰相,位极人臣,连扶两代君王,复得了祖上荣国公的封爵,权势赫赫,且是儿孙满堂,枝繁叶茂,被皇上亲口称为“全福之人”。如果说贾老爷心里尚有甚么不足,可能就是当了那么大的官,总不好公然违犯“不得以妾为妻”的律令,把心爱之人正式扶正为妻了。顾姨娘倒想得开,老爷心里把她当妻子就行,虚头八脑的名分不用纠结,她要的是爱和实惠。不过也免不得烧香祈愿,天可怜见,真有穿回去的一天或者来世,让她再次嫁给老爷,可不要再做小妾,一定要做正头夫妻!神佛祖宗保佑,老爷也别象这辈子似的这么风流了,就只能要她一个!

    后来直到宝钗之子即皇帝位,贾老爷方于七十五岁退休致仕,安养林泉。他年纪虽已高龄,但耳不聋眼不花,精神矍铄,力气不曾稍减,只因他是贾家承了福运的人,且当年服用过仙丹药引,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起码少个十五六岁。顾姨娘更是得天所眷,虽年近五旬,风姿丝毫不减,容颜一如三十岁的美艳少妇,是标准的冻龄美女,见者无不赞叹称异。

    虽然有了年纪,两人恩爱老而弥笃,闺房雅趣戏谑仍和多年前一样,亲密的时时闪瞎一众丫头们的眼。甚至下人们都传说,老爷之所以身体还这么健康就从高位上退下来,那是因为嫌朝中事忙,影响了他陪顾姨娘呢。

    贾老爷九十大寿时,儿孙辈早已是朱紫盈朝,人口浩繁。人皆羡贾家泼天富贵,道是金玉满堂笏满床,芝兰玉树圣眷长,纵使天上仙山好,不及贾家富贵乡。

    贾府荣华,盛绝一世。

    在满堂子孙的拜寿声中,贾老爷看着身边的顾姨娘捋须大笑,忽觉万事完满,幸福之极,满饮三杯后回房带醉睡去,却是再没有醒来。

    顾姨娘乍闻老爷去了,大惊大悲之下,只觉意识一恍惚,就失去了感知能力,灵魂随之离体而去。

    儿孙们的悲痛伤情暂且不说,贾家老太爷和老夫人于寿日同时离世,一时被传为奇事,人人都道是两位老人家夫妻情深,感天动地方得同生共死。皇帝也深为感动,传命加封旌表,备极哀荣。

    在贾老爷和顾姨娘身后,贾家作为王朝第一世家的历史才刚刚开始。